延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延川县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3年工作方案》的通知(净土保卫战)

发布时间:2024-06-18 04:00:43   来源:  产品展示

  《延川县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023年工作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全县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开展2023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全县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一定效果保障。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1.加大油煤气开发井场、矿井清洁整治。持续推进清洁井场、清洁矿井建设。对旧井场治污设施加强维修维护,新打井需建成清洁井场后方可投产,清洁井场保持率达95%以上。煤炭开采、洗选企业要彻底整治矿区“脏乱差”问题,“两站一场”等环保设施要正常运行达标处理。在产矿井全面达到清洁矿井规定要求,对达不到清洁井场、清洁矿井标准的一律停产整治。〔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负责落实〕

  2.规范油煤气开发废水达标处置。督促企业加大生产废污水处理设施的资产金额的投入,生产废水全部统一收集、集中处置,处理达标后进行同层回注或综合利用。联合站、注水场(站)周边要严格按照地下水环境监视测定技术规范要求建立地下水监测井,对地下水水质变动情况进行常态化监测,建立完善的取水、用水、注水管理台账。煤炭开采矿井水处理达标后综合利用,循环用于井下生产或洒水降尘,洗选废水要循环利用不得外排。加快企业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建设,实现生活垃圾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并达标排放。〔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负责落实〕

  3.深化油煤气开发区生态环境治理。坚持“边开发,边治理”的原则,采油(气)井场道路两侧、围墙外和护坡等宜绿化区域要做到林草覆盖,有效覆盖率不低于90%。二次压裂、修(洗)井作业造成植被破坏的,在半年内完成植被恢复。对废弃井场及时进行安全封堵、拆除设施、恢复植被。年内完成5个废弃井场整治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负责落实〕

  4.严格固态废料处置管理。全面落实钻井废弃物“六个全面”管理措施,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防治责任制度,严格计划管控,强化申报登记。逐步加强油气开发废弃物处置信息化管理,废弃物运输车辆全部安装定位监控设备,废弃物从产生到处置利用过程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区域要安装实时在线视频监控设备,并与延安市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管理系统联网。严格监督性监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确保油气开发环境安全。加大对钻井全过程监管,严禁布点挖坑、掩埋泥浆岩屑,钻井废弃物集中处置率达到100%。〔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负责落实〕

  5.强化危险废物监管。推进危险废物整治,督导企业主动申报危险废物相关信息,确保全县涉危险废物企业应报尽报,实现有效监管。全面加强信息化监管能力,不断的提高危险废物监管水平。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危险废物非法转移、排放、倾倒和处理处置等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医疗废物监管,按照《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严格医疗废物处置交接程序,做好台账记录,确保所有医疗废物交由有资质单位安全处置。〔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县卫健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严格控制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更新重点重金属特别排放限制区域和排放要求。开展涉重金属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回头看”,动态更新污染源整治清单。〔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负责落实〕

  7.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涉及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会造成土壤污染的新(改、扩)建项目,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提出并落实防流失、防扬散、防渗漏、防遗撒等土壤污染防治具体措施,严格按照环评要求开展建设。〔县行政审批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配合〕

  8.强化重点单位监管。动态更新重点监管单位名录,及时公开公示,强化全民监督。深化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推动实施隐患整改,监督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法定义务,定期开展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土壤环境监视测定。〔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负责落实〕

  9.推动实施绿色改造。鼓励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因地制宜实施管道化、密闭化改造,重点区域防腐防渗改造,以及污水管线架空建设和改造。聚焦石油加工、油煤气化工等重点行业,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改造,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完成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永坪炼油厂绿色化改造项目。〔县经发局、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0.切实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依法将合乎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加强农业投入品质量监管,从严查处向农田施用重金属不达标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行为,全过程确保农业投入品质量达标、使用合规、去向清晰。〔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1.全面落实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措施。全方面推进落实省级“十四五”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及年度工作规划。分区分类建立完善安全利用技术库和农作物种植推荐清单,推广应用品种替代、水肥调控、生理阻隔、土壤调理等安全利用技术。加强粮食收储和流通环节监管,杜绝重金属超标粮食进入口粮市场。〔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12.动态调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根据土地利用变更、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等监测结果,动态调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使分类更精准,管控更高效。同时将调整结果经市政府审定后报送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县自然资源局配合〕

  13.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估。以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的地块为重点,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估。因地制宜适当提前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化解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与土地开发进度之间的矛盾。强化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质量管理和监管,加强多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动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全过程监督管理机制。〔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配合〕

  14.严格污染地块用地准入。依法应当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或风险评估而未开展或还没完成的地块,以及未达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确定的风险管控、修复目标的地块,不得开工建设与风险管控、修复无关的项目。列入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的地块,不得作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不得办理土地征收、回收、收购、土地供应以及改变土地用途等手续。〔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县行政审批局配合〕

  15.优化土地开发和使用时序。涉及成片污染地块分期分批开发的,以及污染地块周边土地开发的,要优化开发时序,防止污染土壤,加强后续风险管控和修复,避免影响周边拟入住敏感人群。原则上,居住区、学校、养老机构等用地应在毗邻地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完成后再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县自然资源局牵头,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县住建局配合〕

  16.强化部门信息共享和联动监管。生态环境部门、自然资源部门应及时共享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有关信息,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的地块信息,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生产经营用地用途变更或土地使用权收回、转让信息。将疑似污染地块、污染地块空间信息叠加至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推动利用卫星遥感等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配合〕

  17.明确风险管控与修复重点。以用途变更为“一住两公”的地块为重点,依法开展风险管控与修复。以重点地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等专项行动遗留地块为重点,对暂不开发利用的,加强风险管控,提升修复能力,加快修复进程。〔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配合〕

  18.强化风险管控与修复活动监管。探索建立污染土壤转运联单制度,防止转运污染土壤非法处置,严控污染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过程中产生的异味等二次污染。针对采取风险管控措施的地块,强化后期管理。严格效果评估,确保实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的目标。〔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负责落实〕

  19.加强从业单位和个人信用管理。依法将从事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风险管控、修复、风险管控效果评估、修复效果评估、后期管理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的执业情况和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记入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鼓励社会选择水平高、信用好的单位,推动从业单位提高水平和能力。〔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负责落实〕

  20.推进地下水污染状况调查评估。配合完成省级以上化工园区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开展地下水国控点位水质分析及周边污染源调查评估,开展全市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及污染防治重点区划分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配合〕

  21.探索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体系。针对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考核点位,分析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非地质背景导致未达到水质目标要求的,因地制宜制定地下水环境质量达标或保持方案。〔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配合〕

  22.加强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统筹推进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与修复。探索开展城镇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补给区及供水单位旁边的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推进傍河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管控。〔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配合〕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街(社管中心)要严格落实本行政区土壤污染防治主体责任,强化协调配合,加强督导调度,推动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同时对照年度目标要求,进一步细化任务分工,明确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工作落实落细,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二)强化工作调度。各有关部门于每季度3日前将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及佐证资料报送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12月10日前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年度自查报告报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联系人:郝玲悦,联系方式:),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负责汇总形成全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自查报告。

  (三)加大资产金额的投入。县级财政应统筹相关资金,进一步加大土壤污染防治投入力度,支持土壤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划定和实施、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土壤污染防治基金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建立与落实。鼓励结合实际,将相关资金用于土壤污染防治。

  (四)强化督查考核。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督查重点内容,对存在区域土壤环境质量显而易见地下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推进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等突出土壤环境问题的,进行追责问责。将土壤污染防治任务落实情况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对工作推动有力,成效显著予以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