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城乡基层治理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3-12-13 20:20:19 来源: 产品展示
近年来,巴中市委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把城乡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基础基石,以党的建设为引领、群众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能力建设为关键,不停地改进革新服务管理新机制,推动发展、治理、服务相融合,加快探索具有新时代特征、巴中特点的城乡基层治理新路子。
取势者可为人先,谋势者必有所成。一年来,市委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稳妥有序推进基层治理制度建设,为基层善治奠定总基调。
擘画治理蓝图。2019年12月16日,市委四届九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聚焦破解基层治理中的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和政策性问题,为构建系统完备、运行顺畅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科学规范、集约高效的城乡基层治理机制,标注了时代方位、描绘了制度图谱、做出了战略动员,为全面实现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健全治理体系。市委坚持高位统筹,整合组织、政法、住建等43个部门力量成立城乡基层治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制定《委员会工作规则》和《办公室工作细则》,研究制发《城市基层治理示范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配套文件,梳理省、市委全会部署的127项年度重点任务,创新开展基层组织建设提升、社会乱象整治、文明新风培育等“十大行动”,建立健全双月督导、定位排序、部门包联等制度,强化系统推进,加强督促指导,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良好工作格局。
调优治理版图。按照省委安排部署,聚力推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村级建制调整和村民小组优化调整,全市乡镇(街道)由200个减至139个,建制村由2177个减至1316个,城镇社区由503个减至493个,村民小组由14791个减至8068个,长期困扰巴中发展的镇村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密、实力弱等明显问题得到一定效果解决。同步布局6万人以上的中心镇9个、特色产业镇5个、生态旅游镇7个,形成了分布合理、特色突出的市域城镇建设体系,优化了治理格局,夯实了治理基础。
建强治理核心。全面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村(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建制村“一肩挑”比例达92.4%、社区达48%。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2061名学员报名入学,630人首批毕业。深入实施“巴山优才计划”,233名引进人才采取岗编分离方式直接到基层一线服务;扎实开展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三大行动”,全市回引返乡农民工3279名,其中1500余人被选拔为村干部。集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培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党的领导优势进一步突出。
细微之处见风范,毫厘之优定乾坤。巴中坚定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之路,从微观层面破解难点、痛点、堵点,推动基层善治。
破解基层自治难题。恩阳区组建“红色物业”、南江县建立“有事好商量”平台、平昌县探索“党支部+村民说事会”自治机制、经开区全覆盖选派楼栋长……一年来,全市各地积极探索基层自治路径,组建各类自治组织。严格落实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居)民(代表)会议决议“四议”办法,着力构建民主决策闭环流程,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789条,处理群众反映强烈的明显问题4951个。全市1809个村(社区)及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建立健全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清理公示“小微”权力清单,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健全。26个社区与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孵化社会组织168家,组建社会工作服务站56个,培育150余名专业社会工作者,多元主体参与基层自治渠道更加畅通、方式更加多样。
纾解基层法治痛点。巴中市始终把建立办事依法、遇事找法、处理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秩序作为着力点,乡镇(街道)全面配备政法委员,统一设置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标准化建设乡镇(街道)司法所,全覆盖聘请法律顾问,建成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3个、县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5个、乡镇公共法律服务站197个、村公共法律服务站659个,扎实开展“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基层法治短板逐步补齐。加快建设法治文化广场、法治文化书屋等法治宣传教育阵地,编排《法治宣传进社区》《乡坝里的法官》等法治文艺精品节目,常态开展以案说法、现身说法、讲堂说法和村(居)微信普法“五个一”活动,法律明白人队伍逐步壮大。坚持发展“枫桥经验”,推行小微矛盾院户亲情调、一般矛盾村规民约调、复杂矛盾支部说事调、涉法矛盾司法权威调“四调”做法,妥善处理矛盾纠纷8614件,化解老难信访问题157起,有力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疏解基层德治梗阻。制定《巴中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全面实施“乡村道德银行”做法,2200余个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有效运转,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逐步建成投入运营,1300余支志愿者队伍、53万余名志愿者志愿服务时长达900多万小时、惠及群众50余万人,以德化人体制机制逐步健全。积极开展评作为正党风、评孝道树家风、评公德纯民风、评贡献浓乡风“四评”活动,评选各类先进典型12340名,广泛宣传尊老爱幼、诚实守信、邻里互助等美德,引导群众破除厚葬薄养、高额彩礼等落后习俗,倡导新事新办新事简办,尚节俭、重科学、崇美德的文明新风在全市蔚然成风。
一切为民者,向往之。我市不断的提高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推动服务下沉。市委积极下好先手棋,在推进乡镇(街道)机构改革的同时,同步推进乡镇(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统一设置“六办一所四中心”或“五中心”,街道逐步取消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职能,聚焦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主责主业。健全市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室—撤并村便民代办点便民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向基层延伸,全面实施“一站式”办理、民事代办等制度,将超过100项直接面向人民群众、点多面广、乡镇管理迫切地需要且能有效承接的审批、服务、执法等权限依法赋予乡镇。
改善人居环境。把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全市启动实施97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2%以上,饮水安全得到一定效果保障。实施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项目114个,健全“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输、市县处理”垃圾收转运体系,垃圾无害化处理覆盖面达到95%,农村人居生活环境持续美化。有序推进棚户区开工改造2154套,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93个,实现493个城乡社区功能保障设施全覆盖,群众生活更方便快捷。完善10余项智能交通系统,新增、取缔停车泊位500余个,试点规划设置二轮、三轮车专用通道,完成556个城市背街小巷“蜘蛛网”点位整治,城市街道更加整洁。
提升发展质效。面对疫情影响和国际形势变化,巴中克服坏因,整合各方资源,打出系列组合拳,“三个四”重点产业持续发展,新发展茶叶19.5万亩、核桃44.3万亩、道地药材25.6万亩,建成生态养殖场836个;新培育规上工业公司22户,工业投资增速连续6个月居全省第1;成功创建光雾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800万人次,全市GDP接近800亿元。稳就业稳增收方面,实施务工就业一批、定点消纳一批和开发安置一批“三个一批”工程,开通专车专列90余次、专机3班,帮助4万余名外出务工人员返岗就业;发动268家市内公司可以提供就业岗位1.8万余个,吸纳群众就近就业1.6万名;开发公共卫生、消毒保洁、疫情监测等临时性公益岗位,安置470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5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420元。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步入“十四五”,巴中正朝着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坚定前行,老区人民必将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党建引领基层善治的大道上创造新的辉煌、走向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