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红桥区召开坚持生态立区发展举措 优化城区生态环境治理专题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4-07-05 10:31:06   来源:  小9直播平台/媒体聚焦

  6月26日上午,天津红桥区召开“坚持生态立区发展举措 优化城区生态环境治理”专题新闻发布会。会上,红桥区政府副区长刘成哲先生作主题发布。区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永望,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润松,区住房建设委党委书记、主任李冬,区城市管理委党委书记、主任黄学军出席发布会,并回答媒体记者的提问。

  刘成哲介绍:今天,我们召开红桥区“坚持生态立区发展举措 优化城区生态环境治理”专题新闻发布会。大力实施生态立区发展举措,加快建设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努力打造绿色城区、建设美丽红桥,是红桥区一直以来并将长时间坚持的发展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明显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渐增长的美好生态环境需求的迫切需要。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变成施工图,迈出了天津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红桥区拥有“三河五岸”的独特自然景观,北运河、子牙河、南运河以及海河、津河从域内流过,拥有桃花堤、西沽公园、子牙河滨河公园、竹园等生态园林景观。在市政府批复的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总体方案中明白准确地提出,要打造滨水生态文化带,建成蓝绿交织、秀美宜居的滨水生态区域。

  近几年来,红桥区全面落实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要求,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道路,深入实施生态立区发展举措,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交出人民群众满意的“绿色答卷”。最重要的包含五个方面:

  产业结构绿色化水平全方面提升。聚焦数字化的经济、平台经济、研发设计、高端服务业持续发力,推动中国建材集团绿色数智双碳创新中心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中海油天津院创新研究中心、中船七〇七所综合实验中心项目加快建设。

  绿色技术创新水准不断提升。成立河北工业大学双碳研究院,并与区内企业携手打造天津市绿色低碳创新联合体,加快双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成立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能源低碳创新中心,围绕能源高质量发展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组建天津市海洋资源利用绿色技术与智能装备创新联合体,促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与海洋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大气环境质量改善明显。PM2.5年均浓度从2020年的49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3年的44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从5.02下降到4.92,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水环境质量稳定向好。全区已全面消除黑臭水体,优良水体比例始终保持100%。加快推动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提前实现2024年完成70%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目标。子牙河(红桥区段)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示范创建经验被新华社、央广网、天津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始终保持100%。“无废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实施《天津市红桥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组织“无废日”宣传活动,扩大“无废”宣传覆盖面,完成32个“无废细胞”创建工作,努力提高全社会“无废城市”创建意识。

  河湖长制组织体系不断完善。健全党政主导、属地负责、分级管理、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河湖管理保护长效机制。区级总河湖长为辖区推行河湖长制管理的第一责任人,高位推动全区河湖长制工作;执行总河湖长负责协助总河湖长开展工作,推动落实总河湖长相关工作部署。目前,已将全区6段河道、1个景观湖、2个坑塘,重新调整了区级河湖长,确保河湖长责任不脱节、工作不断档。

  跨区水环境治理持续推进。加强纵向与横向联动机制,联合市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处、市海河管理中心、北辰区河(湖)长办开展北运河清除阻水渔具专项行动;联合南开区河(湖)长办、河北区河(湖)长办开展海河堤岸集中宣传行动,联合西青区河(湖)长办及有关街道办事处巡视东场引河。深入开展2024年清河湖专项行动,共清理堤岸垃圾392.33吨,治理乱泼乱倒行为25处,治理沿河堤岸占路经营27处,整治非法侵占水域滩地300平方米。

  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制定实施全区碳达峰总体实施方案和能源、工业、建设、科技等11个领域专项方案。广泛推行节能降耗措施,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超额完成进度目标,在2021—2022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评价中获得全市表扬。

  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全面启动。积极谋划市政、卫生等设备更新项目,推动各领域更新改造,动员各方力量组织消费品以旧换新活动400余场,销售额达1.3亿元,家电以旧换新数量3.1万台。

  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逐步推广。完成胜灾社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推动芥园水厂、西河泵站及西菜园泵站等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进度,实现重点领域节能降耗。

  市容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持续巩固“创文”“创卫”工作成果,深化环卫一体化改革,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高道路机扫水洗覆盖率和次支道路、背街里巷环境卫生作业水平,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验收。全区73座环卫公厕24小时达标开放,全覆盖跟踪保洁。全面实行生活垃圾分类,完成9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创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加大环卫设施配置力度。自2023年以来,新建、提升改造环卫公厕3座,维修垃圾转运站6座,基本满足群众需求。新建、提升改造本溪路地铁站口袋公园等5个口袋公园,新增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提升改造、养护习艺所南街等150余条、12.1万平方米道路。新建洪湖里地铁站停车场、咸阳北路升降式智能停车楼,新建、规划停车泊位528个。完成燃气旧管网改造26.6公里、供热旧管网改造12.2公里。实施海河沿线公里及周边建筑夜景灯光提升工程,区域夜景更具品质魅力。

  下一步,红桥区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扎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聚焦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打好新一轮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上下游、左右岸、兄弟区协同系统治理,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红桥。

  记者提问一: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是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都市的重要举措。请问近年来红桥区是如何深入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行动,实现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

  王永望介绍: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部署要求,我们制定了《天津市红桥区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方案》,系统谋划了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完善政策体系等5方面重点任务,明确了五年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目标,作为红桥区实施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的总体部署。

  过去一年,红桥区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单位GDP能耗下降率超额完成目标进度要求,在年度节能目标责任评价中获得全市表扬。主要聚焦三个方面工作:

  推动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研发设计、高端服务业等绿色低碳产业。全力推进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建设,加速聚集高端产业要素,中国建材集团绿色数智双碳创新中心投入使用,中海油天津院创新研究中心、中船七〇七所综合实验中心主体封顶。新引入的鞍马出行天津总部落地即见效,实现营收超过20亿元。中国煤科天津研发基地项目完成产权交易并纳入市级重点项目,近期将启动装修改造。中国中煤能源集团、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合作设立并实体化运转的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能源低碳创新中心成功落地。

  编制完成能源、科技、建设等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构建红桥区双碳“1+N”政策体系。加强中铁十五局五公司等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依法依规强化节能监察,推动能源、粮食等资源节约利用,督促企业依法依规合理用能。与中煤天津设计院等企业合作,大力发展新能源,胜灾社区分布式光伏项目完成建设,正式并网发电,年发电量约2万度,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吨;芥园水厂分布式光伏项目完成建设,本月底正式并网发电;西河泵站及西菜园泵站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正在办理并网发电手续,预计三季度正式发电。

  组织开展全国节能宣传周等系列活动,运用“线上+线下”宣传手段,在美丽红桥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发布节能科普视频,宣传绿色生活知识,推广先进经验做法。深入社区、企业、校园等各领域开展节能降碳宣传,分发宣传海报、宣传手册、宣传袋等,广泛宣传绿色低碳理念,加快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下一步,我们将发挥好牵头部门作用,锚定“十四五”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协同推动碳达峰七大行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各项工作任务,统筹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实现红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记者提问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坚持生态立区发展举措、优化城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关键举措。请问红桥区在持续巩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有什么经验做法,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举措是什么?

  刘润松介绍:近年来,红桥区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为根本,大力实施生态立区发展举措,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近年来,红桥区以PM2.5控制为主线,坚持扬尘源、移动源、生活源精细化管控,强化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协同减排,推进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23年,我们顶住了极端不利气象条件等多重压力,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紧盯污染源治理,制定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保障方案,全力消减重污染天数,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建立“绘图、盯数、找源、执法、问责”工作机制,实施异常报警、交办整改、反馈落实、督查核实的闭环管理,大气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SO2、NO2、CO年均浓度稳定达到国家标准,PM2.5年均浓度44微克/立方米,与2019年相比改善20%。

  红桥因水而生、以水而兴,有着优质而丰富的水资源。近年来红桥区坚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切实加强两办协同,强化上下游、左右岸协同治理。全区已全面消除黑臭水体,连续多年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攻坚目标要求,优良水体比例始终保持100%。2023年坚持开展“一河一策”精准治污,共计排查入河排污口34个,排查混接点43处。完成南运河、津河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工作和56处雨污混接点改造任务。

  令人振奋的是2023年子牙河(红桥区段)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探索出一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有效路径。这一重要成果被多家媒体报道并成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天津总站年终特别节目《“十项行动”看发展》的重要取景地。

  近年来,红桥区强化监管、严控风险,全区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一直保持100%。2023年,开展红桥区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核算工作,完成了运输六场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工作,并加强该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启动无废城市建设,顺利完成了32个“无废细胞”创建工作。

  坚持发挥环保执法“利剑”作用,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连续组织开展执法大练兵活动,进一步提升执法队伍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水平。2023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385人次,执法检查企业588家次,下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12个,立案13件,下达处罚决定5起。持续加大群众身边的餐饮油烟、恶臭异味、噪声问题解决力度,全年办理各类环保信访事项1213件次,办结率、回复率均为100%。红桥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被国家生态环境部授予“治理重复信访 化解信访积案专项工作表现突出集体”。

  实现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近年来,红桥区坚持加强宣传绿色文明,充分利用“国际无废日”、“六五环境日”、“全国生态日”等重要节点,在全区范围内持续开展“共建美丽红桥,我是行动者”主题宣传活动,凝聚各方力量成立了16支环保志愿服务支队,成功举办了10届“童声嘹亮 环保进校园”活动。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有效落实生态立区发展举措,全面推进美丽红桥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主线,强化执法利剑和监测科技支撑保障作用,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守牢生态安全底线,持续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不断的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锚定目标,真抓实干,善作善成,奋力谱写红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

  记者提问三:强化河湖长制,建设美丽河湖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请问红桥区在推动河湖问题治理,实现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方面有什么经验做法,下一步的工作思路举措是什么?

  李冬介绍:近年来,红桥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深入实施“生态立区”发展举措,2020年南运河红桥段、海河红桥段被天津市评为“最美河湖”,河湖景色更加秀美。

  加大对街级河长落实巡河制度检查督查。每月定期对街级河长巡河制度检查抽查,按照年初下发的河长巡河日志要求,每月通过日志检查,问题督导,促进街级河长加大巡河频次和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力度。2024年以来,先后对街级河长履职情况进行了4次全面检查和通报,暗查暗访通报问题49个,各街道整改完成率100%。

  组织并且开展红桥区清河湖专项行动,共清理堤岸垃圾392.33吨,取缔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个,治理乱泼乱倒行为25处,治理非法捕捞1次,治理堤岸占路经营27处,整治非法侵占水域滩地300㎡。组织开展红桥区河湖冰上安全集中宣传行动,各单位累计出动巡查人员2367人次,出动巡查车辆274辆次,发放宣传单1839份,张贴告知和宣传标语131张,现场劝阻冰上活动人员约700人次。深入河湖一线开展河湖长制工作宣传,积极营造管河、爱河、护河的浓厚氛围。3月21日,在西沽公园内组织开展了2024年“世界水日 中国水周”宣传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在完善红桥区河湖长组织体系基础上,推动各级河湖长责任落实、部门协同进一步强化,建立健全河湖长动态调整责任替补机制,确保责任不脱节、工作不断档,发挥合力作用,消除影响河湖水质环境的不良影响,始终把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河湖长“向群众汇报”机制,对群众反馈的问题和意见建议抓好整改,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加大“榜样河长”先进事迹、“示范河湖”典型案例等宣传报道力度,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

  记者提问四:请问红桥区在践行“人民城市”理念、落实“生态立区”发展举措时,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和成效?

  黄学军介绍:近年来,红桥区不断锤炼“绣花”功夫、夯实“精治”本领,市容环境和城市面貌不断的提高。

  截至2023年底,红桥区绿化覆盖面积937.52公顷,绿地面积794.79公顷,公园绿地面积301.23公顷,绿化覆盖率为39.46%,绿地率为33.4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7.03平方米。红桥区生态环境更加宜业宜居。

  环境卫生方面,持续深化环卫一体化改革,加大主次干道机扫水洗力度,强化区域结合部、次支道路、背街里巷市容环境卫生清整,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完成9个生活垃圾分类示范街道创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

  园林绿化方面,加大小微绿色开放空间建设投入,利用边角地、零散用地建设口袋公园,已建设或提升改造完成本溪路地铁站口袋公园、民族小学口袋公园、甲骨文文化公园等5个口袋公园,共种植法桐、白蜡等乔木380余株,灌木400余株,铺设草皮1400平方米。今年年底前,红桥区还将建成罗浮路口袋公园,利用城区闲置空间资源解决人民群众多样化游园需求,切实增加周边居民获得感、幸福感。此外,针对市民游客反映强烈的西北角地区公厕和环境卫生问题,深入调查研究,于2024年春节前后分别对西北角地区南大寺公厕和欢庆楼公厕进行了提升改造,彻底改善了公厕硬件设施,提高了保洁服务水平。同时,针对周末、节假日人流量激增特点,我们加大道路清扫、垃圾收运和机械作业力度,全力维护西北角地区环境卫生质量和水平,确保每一名游客都能吃得开心、玩得舒心。

  全面落实林长责任体系,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林长责任体系并保持动态更新,截至目前,红桥区共有区级林长17名、街道级林长27名、社区级林长106名。自2023年以来,红桥区各级林长累计开展巡林9000余次,其中,区级林长39次,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每年坚持巡林已成为常态。大力开展千里堤“黑鸟市”综合整治,截至目前,各有关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900余人次,执法和清整车辆330车次,暂扣物品和宣教相对人540次,暂扣、放飞、移交国家二级野生保护鸟类350余只。

  持续做好燃气安全监管,强化燃气安全专项整治,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对使用管道天然气、瓶装液化石油气的1455家燃气用户安全风险隐患进行持续排查,对西北角、洪湖里、复兴路、二号路、和苑等重点区域进行全覆盖检查,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各类隐患问题58处、完成整改58处,整改率100%。强化居民小区户内燃气设施“六个百分百”提升改造,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全部居民用户户内燃气设施提升改造200043户,完成率97.02%。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提升精细化管理上的水准和城市整体环境水平,深化生活垃圾分类,提高环境卫生品质;持续开展供热“冬病夏治”和燃气旧管网改造,高质量完成30.7公里燃气旧管网和10.9公里供热旧管网改造,保障城市安全运作。(中宏约作者王敏报道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