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人民观察)
发布时间:2024-01-01 23:35:16 来源: 市政环境
建设美丽中国是千年大计,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亿万百姓民生福祉。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白准确地提出未来五年“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的目标任务,强调“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如何把握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路径?怎样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增进生态民生福祉?本期观察版围绕这样一些问题进行阐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将“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美丽中国建设成效显著”列入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这充足表现了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主体地位,彰显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同志在浙江工作时,着力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2003年,浙江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20年来深刻改变乡村面貌,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重要示范、提供了深刻启示。我们要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生态文明思想,深刻认识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意义、历史成就,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奋力完成好城乡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的目标任务,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家园。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良好人居环境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方面,体现着人们对建设美丽家园的期盼。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事关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事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意义重大而深远。
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习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新时代我们国家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对美好人居环境的需要也日渐增长,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望值更高。我们要从始至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人民群众在更美好环境中安居乐业。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习指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许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国家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关系,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所要重点解决的难题。人居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人居环境的好坏直接反映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与否。近年来,我国城乡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但同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人居环境差异较大等问题任旧存在。新时代新征程,要把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作为重要抓手,补短板、强弱项,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做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篇大文章。
提升发展质量的客观需要。习指出:“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路子”。在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过程中,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是一项重要工作。城乡人居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问题。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必须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人们所生活的环境。还应看到,城乡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与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阶段密切关联。推进城乡人居环境建设,要在更好认识、尊重、顺应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推动发展方式从粗放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为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让绿色成为高水平发展的鲜明底色。
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影响因素多、涉及面广,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城市老旧小区改造、黑臭水体治理和垃圾分类扎实推进,成效显著。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三年行动扭转了长期以来存在的脏乱差局面,村庄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有序,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了人居环境的改善。
城乡生活服务水平大幅度的提高。2021年,全国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4%,较2012年增加超过2个百分点;燃气普及率达到98%,较2012年增加近5个百分点。农村里的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大幅度的提高,2022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全国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老百姓“出行难”问题得到一定效果解决。
城乡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进展显著。2021年,城市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率为68.6%,处理率接近98%,较2012年增长超10个百分点,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8%左右,较2016年提高6个百分点。截至2022年,全国新增污水处理设施超过1500座,污水管网约30万公里。
城乡生活垃圾治理成效突出。2021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9.9%,较2012年提高15个百分点。近年来,各地大力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平均覆盖率达82.5%。各地全方面推进“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全国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自然村比例达到90%以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积极成效,2021年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76%,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8%,农膜回收率达80%以上。
城乡脏乱差局面得到扭转。10年来,我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超16万个,惠及居民超2900万户;累计改造农村危险房屋2400多万户,历史性地解决了农村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问题。2018年以来,全国95%以上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发动群众开展“三清一改”,14万个村庄得到绿化美化。农村厕所革命取得积极进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73%,2018年以来累计改造农村户厕4000多万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过去10年,我国累计建设5万个以上具有地方特色的美丽乡村,8155个具备极其重大保护价值的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到2020年,保护53.9万栋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形成了世界上顶级规模、内容和价值最丰富、保护最完整、活态传承的农耕文明遗产保护群。
城乡生态空间质量不断的提高。我国大力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积极打造国家森林乡村等,城乡绿地面积大幅度的提高。2021年,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249.3万公顷,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7%。按照居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截至2022年8月,全国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或改造“口袋公园”近3万个,建设绿道8万多公里。10年来,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11.8平方米提高到14.87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9%。
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环境中生产生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际的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我们党把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有机统一起来,加强整体布局、系统谋划,扎实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展望未来,要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已经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继续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制度优势,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推动我们国家城乡人居环境改善迈上新的大台阶,建设更加美丽宜居的家园。
加强顶层设计。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格外的重视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顶层设计,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科学谋划和推进相关工作。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城乡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对于系统解决城乡建设中的明显问题、不断的提高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明确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攻方向,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描绘了清晰的路线图。这些顶层设计是顺应人民对良好生态环境热切期盼的重要举措,为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发挥制度优势。中国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涉及资金、资源、人才等诸多要素,一定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高效协调各方行动、配置各类资源的制度优势,为统筹推进各领域、各地区城乡人居环境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和组织保障。我们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各方面各环节,在党组织统一领导下,整合各类社会力量,激发群众广泛参与积极性,推动形成建设美好人居环境的合力。
健全基础设施。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是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全方面提升环境基础设施水平,构建集污水、垃圾、固废、危废、医废处理处置设施和监测监管能力于一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体系,形成由城市向建制镇和乡村延伸覆盖的环境基础设施网络。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要坚持因地制宜,推行精准管理,继续提升城乡社区绿化水平,加大城镇污水处理设备建设力度,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治理,为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