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土壤修复行业现状分析 多技术协同成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24-01-26 02:25:36   来源:  土壤环境

  土壤修复是使遭受污染的土壤回到正常状态功能的技术措施。在土壤修复行业,已有的土壤修复技术达到一百多种,常用技术也有十多种,大致可分为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均制定并开展了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计划,因此也形成了一个新兴的土壤修复行业。

  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某些特定的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污染的程度主要决定于进入土壤的污染物数量、强度和土壤自身净化能力大小。

  土壤修复的成本最重要的包含工程分包成本、设备折旧、修复过程中的药剂、能源以及人力,各类项目成本占比与企业项目类型及技术路线有关。其中,分包成本占比约50%;其次,修复药剂、能源等材料占比约20%,装备和设备折旧等占比约15%,人力及其他约占15%。

  从预算来看,2016年中央财政新增了土壤污染防治专项预算项目,2015年前该项目称作“重金属污染防治”。2017年该项目预算数为121亿元,同比增长了33.13%,2019年预算金额经历2018年下降后有所回升,达到50亿元,同比增长42.86%,且土壤修复资金占污染防治资金(大气、水、土壤)的比重也由2018年的7.95%增长至2019年的8.33%。

  土壤修复公司数逐年迅速增加,目前我国土壤修复公司数众多,但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竞争较为激烈。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土壤修复公司数达到3830个,同比增长84.67%。

  土壤修复项目最重要的包含“谁污染,谁付费”(污染者付费)、“谁受益,谁买单”(受益者付费)以及政府付费三种付费原则,并基于此三种原则延伸开发了多种修复模式与工作流程。目前,土壤修复项目资产金额来源仍主要是依靠政府,特别是近些年中央财政投入力度更是增长迅速。其中,较为普遍采用的是政府付费原则下的常规修复模式。

  按照修复技术原理土壤修复技术能分为生物、物理、化学和物理化学修复技术。未来的技术将以原位修复、污染介质治理、多种技术原理协同的综合治理为主。当前,异位修复技术占主导, 但成本比较高,未来原位修复技术将逐步替代异位修复技术成为主流。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方式,邮箱: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