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克斌:如果打赢蓝天保卫战靠的是“地面部队” 那碳中和就是“空军和炮兵” 是对地面部队的增援

发布时间:2024-03-03 16:04:32   来源:  小9直播体育/最新资讯

  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国家生态环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创新团队带头人。长期致力于大气复合污染特别是 PM2.5的研究,为我国空气质量管理在精细溯源和定量评估方面技术水平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

  在日前召开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交通环境发展研讨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表示:“交通的绿色发展和环境质量,特别是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和低碳、碳中和的路径密切关联。”为了进一步了解交通领域大气污染治理情况和问题,以及大气污染治理与减少碳排放的关系,本报记者对贺克斌进行了专访。

  中国环境报:在刚刚结束的三年蓝天保卫战之中,移动源污染治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特别是柴油车污染治理,作为七大战役之一。请问当前包括移动源在内的交通领域大气污染治理情况进展如何?目前还存在哪一些问题和困难?

  贺克斌:我国移动源用15年的时间增长了第一个1000万 (辆),近几年保持每年2000万甚至2500万以上保有量的增长,幅度非常大。由于排放控制标准加严,所以交通领域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跟机动车关联的总量基本稳定,还略有下降。这是在交通领域排放控制非常好的结果,应该说,车辆排放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减排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仍就看到,在这些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以 PM2.5为例,移动源(包括道路和非道路)总的贡献比例仍然在上升。这是因为很多地区在燃煤、工业源上治理的速度比交通源更快,所以使交通源的相对比例在提高。同时,排放强度和交通密度紧密关联。特别是长三角强度最高,高于珠三角、京津冀。因此,长三角地区的交通和相关排放对环境质量的压力非常大。

  一是从结构上来看,货运结构明显不合理。公路运输比例在75%以上,比例比较高,而轨道运输比较低。同时,在货运效率方面,由于我国的道路空驶率、海铁联运、甩挂运输和城市共同配送等比例都比较低,所以物流成本高、物资消耗高,相对的污染物排放也比较大。

  我国现有运输企业58万家左右,平均每家运输企业大概有12.6辆车。个体户有600多万户,人均1.1辆车。整体看来,货物运输企业处于“小、散、弱、 乱”的水平。物流业低价化、同质化、利润偏低,导致超载、超限和超标情况相对来说比较明显,这些都和企业结构密切关联。

  二是排放超标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无论是路检还是入户检,各地柴油车排放超标比例都高达20%-30%。而非道路移动机械超标问题更为严重。

  三是油品问题。2017年上半年,京津冀地区对重型货运车油箱抽检合格率不到9%。经过打击非法加油,包括在路面开的油车加油问题,2018年上半年合格率达到50%-60%。但仍然有近一半不合格,再提升的难度较大。特别是一些非道路移动机械经常不添加尿素,又很难在其运行过程中进行监管。而不添加尿素,国四、国五和欧Ⅵ车比添加尿素车辆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数倍。

  从2017-2020年京津冀地区保有量增加、车队构成变化和运输结构调整对排放的贡献能够准确的看出,车辆保有量增加使排放量增加了11.8%,车队构成变化减少了18.7%,运输结构通过调整改善了6%。所以,车队构成变化是减排的主要推动力。

  目前,运输结构调整的减排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货运车排放依然很突出。比如,货运卡车(重中型卡车)虽然保有量只占3.7%,但其排放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却占了总量的79%和59.6%。运输结构优化还没有完全释放,铁路货运相对滞后,连通水平不够。客货运输高度依赖公路,主要港口铁路集疏运比例低,运输分布不均匀。以吨公里、人公里来看,铁路运输或者轨道交通运输能耗最低,公路运输能耗量是铁路运输的7倍,污染物排放量是其13倍。

  此外,沿海地区还存在船舶污染治理问题。在蓝天保卫战中,船舶污染防治工作非常重要。

  贺克斌:船舶运输承担了全球超过70%以上的国际贸易运输任务,全球船用燃油含硫量是车用柴油限值的100倍。海运排放一直增长,对空气质量、气候和健康都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我们做了全球的、区域的特别是东亚地区的海运排放清单,通过模型分析海运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在我国东部地区,船舶排放最多使该地区PM2.5年平均浓度上升5.2微克/ 立方米。船舶排放不仅影响沿海地区,对内陆地区最远约1000公里的范围也有显著的空气质量影响。

  对于三大港口群,长三角、珠三角地区PM2.5浓度受船舶影响更为显著。对城市而言,青岛、上海、宁波和大连受到的影响最显著。此外,海运排放还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有较大影响。

  一些研究之后发现,12海里范围内船舶排放对空气质量影响占比最高。在12-100海里,船舶排放对长三角地区仍然有较大的空气质量影响。如果到2030年能够将船舶排放控制区扩展实施到100海里,可以显著改善中国内陆地区的空气质量。

  中国环境报:在讨论交通污染治理中您提到,绿色交通不仅有利于大气污染治理,也利于碳达峰。那么,您认为减污和降碳两者有哪些相关性?

  贺克斌:有人问蓝天重要还是低碳重要,我认为这两者是一致的,需要一起努力。打个比方,如果打赢蓝天保卫战靠的是“地面部队”,那碳中和就是“空军和炮兵”,是对地面部队的增援。减碳和控污必须协同作战。

  从大气环境角度来讲,温室气体和环境质量改善都是我国未来社会经济的两大约束目标:一个是国内的美丽中国目标,一个是国际的碳承诺。我们正真看到,中国的工业化比西方晚了100年,但是碳中和我国比欧盟和美国的承诺只晚了10年。他们是2050年,中国是2060年。所以,这里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因为碳中和、碳达峰和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紧密关联,而不能仅局限在环境问题里。

  关于碳中和、碳达峰,从去年9月国家主席习重要讲线次重要讲话。最新一次就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

  在国际上,2015年《巴黎协定》设定目标以后,已经有29个经济体提出碳中和的目标,9个经济体已经有了法律规定。中国政府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特使先生牵头完成的研究报告中,有政策情景、强化政策情景、2℃和1.5℃4种情景。只有按照1.5℃情景,倒逼产业能源结构推演,才可能使中国在2050年之后逐渐达到碳中和。1.5℃意味着我国的化石能源要进行大比例的缩减。以后非化石能源占比要超过85%,化石能源的比例不超过15%。

  中国环境报:具体在交通领域,您认为大气污染治理与减少碳排放方面有哪些直接关系?

  贺克斌:如果做到2℃、1.5℃情景的路径,污染物的排放量就可能从千万吨级降到百万吨级。

  从污染物的浓度来看,我们现在正在为达到35微克/立方米努力奋斗。按1.5℃情景路径,2050年全国会实现平均15微克/立方米,大部分城市为10微克/立方米,这种改善70%-75% 的贡献要来自于能源结构的转型。

  从发展路径来看,按照现在政策情景分析,从“十四五”开始大概要用三个五年时间,也就是美丽中国的前15年,逐渐逼近1.5℃情景。到那时效果就会显现出来,但是这15年应该是非常艰苦的15年。举一个和交通相关的例子 ,交通部门的电气化,到1.5℃情景的时候会达到40%。就是到2050年左右,将大幅度提升氢能车和电动车的比例。氢能车约4%,可再生能源车约45%,只剩下约55%的油和天然气车。

  可以看到,现在国家新能源车发展的政策力度在不断加大,对未来一直到2030年都确定了发展目标。对纯电动公交车的电耗水平,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续航能力提升、技术路径和发展重点都有了详细的布局,以及全方位的技术攻关。节能减排、碳中和目标提出来以后,这些技术的加速会全面升级。从2020年到2030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要从现在的500多万辆增长到8000万辆。从产业链的全面发展来看,要做到规模大、世界领先还要做到自主可控。相信在政策体系和技术发展的双重激励下,产业规模会迅速扩大。

  另外,全球禁售传统燃油车有了时间表。中国海南省已经宣布2030年开始禁售。到2040年可能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城市出台这样的政策。但是要做到这些,需要克服的困难也非常多,包括基础设施、充电系统、国际油价的波动以及车辆技术等。

  中国环境报:和大气污染减排工作情况不太一样,碳达峰、碳中和很多涉及能源、交通、工业等领域。那么,在碳达峰和碳中和方面,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可以做哪些事情?比如与交通部门怎样有效合作?

  贺克斌:碳的问题我认为是抓住了一个要害,它对技术和经济竞争力、环境和气候这三个方面都有非消极作用。我认为,生态环境部门不仅仅要服务生态环境,也要促进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现在的生态环保部门有一个强项,特别是和大气相关的,就是蓝天保卫战所做的精细化排放的倒逼。按照行业梳理出来的排放清单,比温室气体或者碳排放的要求更高、更精确。

  我建议,生态环境部门可利用精细化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联系对接碳减排工作,和其他部门积极开展合作。在碳中和或者碳达峰过程中,在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布局当中积极行动起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加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意味着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本的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2月27日,达州茂源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达州茂源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注册地位于四川省达州市高新区斌郎街道斌郎大道17号附1号5楼,法定代表人为雷雨。营业范围包括一般项目:环境应急治理服务;水污染治理;大气污染治理;固态废料治理;光污染治理服务;环保

  重庆市司法局发布《重庆市船舶污染防治条例(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共七章、三十八条,主要规定了立法目的、适合使用的范围、政府职责、监管部门、主体责任、绿色示范区、船舶让水受到污染的东西收集和接收、电子联单、岸电使用、大气污染治理、船舶洗舱、修造拆解、燃料供受作业、船舶打捞作业、船舶污染事故

  2023年末,第三个“大气十条”落地,标志着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进入新阶段,从大气污染防治,到蓝天保卫战,再到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能清晰地看出我们国家大气领域环保工作的发展脉络。新政策效应如何仍有待观察,在这个承前启后的阶段,我们不妨对2023年烟气治理行业做一次年终盘点,一叶知秋,以期窥见行

  2023-2024年供暖季,为保障全疆各地空气质量,新疆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组织执法人员加大巡查力度,督促各排污单位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制度,现将相关典型案例予以公布。案例一:乌鲁木齐市某公司未安装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案【案情简介】2023年12月10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大气污染防治监督帮扶组对乌鲁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广东省培育安全应急与环保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环保技术装备与服务提升工程包含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环境监视测定、环保设备、新型环保材料。资源综合利用提升工程包含市政垃圾处置利用、

  环保事业发展至今,已经取得阶段性成就,历史欠账已经基本解决。但无论是市政端、工业端还是农村端的环保需求还远远没有被满足,产业正向追求质量和效率的新阶段迭代变化。在1月由中国环博会举办的【环保CEO圈享会】上我们得知,“变革、突围、创新、高质量、高技术、高水准、专注……”成为高频词汇,

  辽宁省兴城市人民政府印发《兴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方案》,开展各类施工工地扬尘污染整治等工作,逐步加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管控。兴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措施方案为逐步加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管控工作,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大大降低大气污染物排放,重点开展烟花爆竹禁燃限放、秸秆禁烧、扬尘治理、

  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西安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这中间还包括调整预警分级,I级应急响应强制性减排措施中的“根据大气污染状况视情况实施机动车单双号限行措施”调整为建议性减排措施等26条应急措施,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西安市

  四川省泸州市生态环境局、泸州市财政局联合印发《泸州市大气污染治理资金奖补方案》,泸州市将设立3000万元环保绩效水平先进企业专项奖补资金,鼓励全市涉气企业积极开展深度治理和超低排放改造。根据不一样的行业绩效评级的难度、资金投入多少以及泸州市当前大气污染治理重点难点等,将涉及的49个行业分为

  2023年12月,重庆市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合川区发现,合川区大气污染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执法监管不到位,治理责任落实不到位,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效果不明显。一、基本情况合川区区域性、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面临夏季臭氧、秋冬季PM2.5超标双重压力,水泥、有色金属冶炼、玻璃制品和砖瓦制

  被业界誉为“大气十条3.0版本”的《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近日由国务院印发。VOCs有关减排作为高频词,在其中一共出现28次。全文36项措施中,有12项对VOCs(油烟、恶臭异味)治理作出要求。数字背后,是国家级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对VOCs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视不断加深。业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关于鼓励开展海南省大型活动碳中和的指导意见》,鼓励大型活动组织方制定碳中和实施计划,实施碳减排措施,核算活动碳排放,采取抵消方式实现碳中和,获取碳中和证明书,推行绿色低碳环保的办会(展)理念,以碳中和活动展现海南自由贸易港的绿色低碳形象,提升生态文明影响力。

  资阳市人民政府印发《资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充分的发挥资阳天然气资源优势,统筹推动全市产业体系、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稳妥有序、安全降碳,为全省实现碳达峰贡献资阳力量。资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

  近日,工业与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主要目标提出,到2030年,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传统产业绿色发展层级整体跃升,产业体系和布局明显优化,绿色低碳能源利用比例明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升,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显而易见地下降,碳排放总量实现达峰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育壮大绿色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基础上,结合绿色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修订形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

  2月26日,东北公司辽电运营公司与辽宁省台安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持续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据悉,该公司与台安县人民政府于2021年7月签订了《致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县域能源转型升级全面合作战略协议》,2022年11月签订了《深化合作战略协议》,两个协议的各项内容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建立了良好的

  为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加快能源转型。习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确指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2024〕7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聚焦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废弃物,分类施策,明确了推进废弃物精细管理和有效回收、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和再利用水平、加强重点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培育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重点任务和工作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4年2月26日(星期一)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和司法部立法四局局长张要波介绍《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谢应君: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各位出席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近日,广东省能源局关于组织全省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和实施节能计划的通知。详情如下:广东省能源局关于组织全省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和实施节能计划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发展改革局(委)、惠州市能源和重点项目局: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等要求

  近日,生态环境部等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国家重点低碳技术征集推广实施方案》的通知,第五批《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技术推荐和征集工作同步启动,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会同本地区有关部门做好技术推荐和申报工作,中央企业的低碳技术由国务院国资委负责推荐。技术申报材料请于2024年3月25日前报送

  2月21日,工业与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通知指出,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利用方面,重点制定太阳能、风能、光热、地热、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开发、输送、储能、利用以及分布式应用等有关技术和装备标准。原文如下:工业与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工业领域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表明,在所有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外因中,大气污染排位最高。大气污染作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格外的重视和人民群众广泛关注。近日,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强调要以改善空气质量为核心,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

  “世界各国某些特定的程度上都有自己的风、光资源,未来的世界经济发展中,各国都有机会去‘风光风光’,谁能够抢先抓住这样的机遇,取决于谁能够率先建成大规模稳定的新能源技术体系。”4月22日,在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开幕式主旨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表示,进入碳中和时代,世界经济

  北极星碳管家网获悉,2月19日至20日,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一行到鄂尔多斯市考察交流。曾嵘、贺克斌一行先后当地考验查证了天骄绿能50万千瓦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国家能源集团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美锦—国鸿氢能科技产业园、鄂尔多斯远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的减碳减排行动一直非常关注。日前,《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发布,明白准确地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并制定出“时间表”、“路线图”。实现“双碳”目标是一

  2021年12月28-29日,由新华网主办,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主办,新华网思客、人文清华承办的“2021新华网思客年会”在北京以线上论坛的形式举行,本次年会聚焦“中国经济的下一程:新格局新优势新篇章”。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贺克斌认为,从资源

  “五碳”并举实现“双碳”目标——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

  我就减污降碳协同发展谈一些看法。目前国家对碳中和的重视程度已经不言而喻,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面临着包括能源结构、产业体系、发展阶段等方面的挑战,时间很紧迫。

  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给中国带来哪些深远影响?又将怎么样影响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思客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聚焦这一话题。

  在实现“双碳”目标这个重大国家战略部署面前,清华大学于9月22日正式成立碳中和研究院。“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的成立不是赶时髦,而是敢担当。清华追求的不是干事,而是干成事、干成大事。”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在近日的采访中指出。

  下一步,清华大学将充分的发挥多学科、多平台的优势和深厚的人才积累,在零碳发电与动力、新型电力系统、零碳交通、零碳建筑、工业深度减排、减污降碳协同增效、CCUS与碳汇、碳中和战略等方向重点发力,力争在碳中和主战场与关键技术突破方面发挥引领作用。

  温室气体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具有非常明显的协同性,碳中和目标与空气质量目标具有高度一致性,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快推进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通过应对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降低碳排放,进而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