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上半年环保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4-01-01 23:36:45   来源:  小9直播体育/最新资讯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2011年我市环保工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生态建设、污染减排、太湖治水、城区清水、净化空气等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上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五个“进一步”的明显成效。

  五年多来的生态市创建通过国家验收。年初,我市生态市建设通过国家技术评估,对照整改意见,认真分析梳理,制订《国家生态市提升工作方案》,召开全市生态市建设推进大会和环保大会,编制下发全市《“环保再行动,生态再提升”工作方案》和各辖市、区政府、市各有关部门目标任务书,分解落实任务,全力以赴完成整改。6月8~9日,国家考核验收组对我市建设国家生态市工作做全面考核验收,我市成为全国第二个通过生态市建设国家考核的地级市。7月15日,金坛市和武进区喜获环保部“国家生态市(区、县)”正式授牌。

  1、加大投入妥善解决环境问题。列入《方案》中的项目已完成1568个,完成率达47.0%,启动率达98.9%,预计年内能全部完成。与2010年同期相比,年度项目总数增加了548个,半年完成率和启动率分别提高了9个和1个百分点。其中,进一步落实了化工、水泥、印染等污染行业改造、水环境整治、强化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行,以及创新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等措施。尤其是编制实施了《京杭运河五牧断面水质提升工作方案》,重点工程得到有序推进。

  2、严格执法坚持铁腕治污。以改善民生、提升环境质量为根本目的, 5月3日到8月15日,全市环保系统开展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环保“百日行动”,包括相互关联且一起进行的环境信访积案化解等八个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着力解决明显问题。积极地推进全市重点环保信访的化解。完成今年“绿色护考”和上半年农业、渔业用水时期的安全监控、预警和事故防范工作。二是着力强化现场监察。继续推行以乡镇、街道为单元的环境现场执法检查,实现环境监察的区域、对象、内容、时段和方式的全覆盖,突出重点,以夜夜查、时时查、交叉查、联合查和飞行检查等方式,开展重点污染源、行业、区域和流域环境问题集中大检查,并完成全市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工作。上半年,全市共出动监察人员3.43万人次,检查企业1.54万厂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40件。按国家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部署要求,对全市重金属排放企业、污染减排重点行业存在的环境违法问题深入推动集中整治。其中,金坛市组织并且开展了“迅雷”执法行动,揪出私设暗管偷排19起,打掉了部分企业违法排污的嚣张气焰。三是着力强化长效监管。对2001年以来我局审批的所有建设项目进行清理检查。加快建设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提升污染源监测监控水平,建立了绿色信贷动态管理体系。同时,全面落实了环保部对我市生态市建设技术评估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工作建议,使我市生态市建设亮点再提升、迎检线路更优化、宣传氛围更浓厚。

  3、夯实生态文明建设基础。金坛市、武进区完成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工程等待验收,整治面积达184.67平方公里,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备44套,受益人口7.5万多人,武进区还启动了第二批连片整治工作,因连片整治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受到环保部和省政府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继续推进生态镇、生态街道、生态村、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细胞工程”,对照国家级生态镇指标,组织实施提升工作方案,15个国家环境优美镇完成国家生态镇更名准备和申请上报,天宁、钟楼两区各推进1个街道国家级生态街道创建工作。

  4、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在探索实施常化厂土壤修复工程(该工程已被国家环保部和省环保厅列为示范工程)的基础上,会同国土、规划部门下发了《污染场地土壤管理办法》,制订了污染场地土壤管理工作流程,对土壤修复全过程实施严格监管,确保全市污染场地在被开发利用前都得到一定效果修复,并推进形成全市统一、规范有序的土壤修复市场。

  5、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武进区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正快速推进第二年的生态文明区建设;溧阳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正在完善;全市和金坛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分别正待国家环保部和省环保厅组织专家评审。

  6、强化生态宣传教育。全市深入开展高密度的各类媒体宣传,组建了首个生态文明宣讲团,组织了一系列环境宣传教育活动。

  我市超额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完成情况名列全省前茅,市政府、武进区政府均被省政府表彰为“十一五”减排工作先进集体。上半年深入推动各项工程、结构和管理减排,努力控制污染物排放新增量,据初步测算,我市能较好完成上半年污染总量减排任务。

  1、严格促转型。坚持严格的环境准入门槛,全市24个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禁止新上项目,全面禁止新上不符合产业政策、布局定位和《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中禁批的项目,引进项目清洁生产水平必须达二级以上。制订了落后产能淘汰计划,配合有关部门深入开展新一轮化工行业专项整治。对189家企业(包括全市所有涉及重金属污染和产能过剩等企业)下达了要求年内完成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任务,已完成并验收4家,其余正在积极推进。

  2、及早排项目。完成全年减排计划编制上报,并通过目标任务书落实到具体项目和责任人,2011年我市共排定减排项目143个,对照省下达的年度减排任务和对上半年主要污染物新增量的测算,预计能完成今年减排任务。

  3、抓紧建项目。市委组成督查组加大对减排目标督查力度。完成全市143个减排项目现场核查、监督监测和台账审核,完成 91家国控重点源数据的有效性审核。对今年新增的国控污染源均安装了在线个正按计划快速推进,其余均建成投运。

  4、完善定规划。编制完成“十二五”减排规划并进行充分完善,把减排五年目标分解到每一年,落实到具体项目和企业。

  1、强化太湖治水。一是积极地推进治太工程。完成天目湖水源地生态护坡1500米、退渔还湖100亩,滆湖工业水厂改造为城市备用水厂,完成金坛市5万吨/日自来水深度处理工程;完成4家企业废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工程、指前污水处理厂提标工程和3个污泥处置项目;建成70个农村里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8000亩生态防护林和滆湖两期177万方清淤工程,建成投运6个工业节水项目等。二是全面落实太湖安全度夏防控工作。4月1日起,每天开展竺山湖“湖泛”巡查和蓝藻巡测,每周对竺山湖湖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入湖河道及上游河道183个断面水质实施加密监测,每天及时分析全市38个水质自动站监测数据,并定期组织召开水质分析会。定期对全市所有饮用水源地开展109项指标全分析,继续在长江饮用水源地实施生物预警。市、区两级环保部门加大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形成铁腕治污的高压态势。武进区及时打捞蓝藻并由藻水分离站安全处置。

  2、深化市河清水。在巩固城区河道整治成果的同时,我市大力推进外围河道水环境整治,已完成6条河道整治,年内将完成40条整治。一是继续实施每日一报、每周一告制度,市河巡查和研究小组按计划对河道进行巡查,并立即处理各类河道突发情况;完成4条河道的生态修复提升工程。截止6月底,市区60条河道中,59条水质较好,西市河因房地产开发筑坝断流,水质较差,正在处置中。二是完成《2011年全市清水工程实施方案》的编制,今年需完成整治的40条外围黑臭河道,均已完成“一河一策”(整治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已完成整治6条,其余正快速推进,其中,完成了34家工业污染源的限期治理,完成19条河道的清淤工程,封堵排污口2个。

  3、推进净化空气。依照国家、省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订下发《20112013年常州市“蓝天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及相关整治方案,切实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一是全方面开展工业废气整治。加强巡查巡测,完成马杭污水处理厂等3家废气整治,全部完成滨江化工园区81家企业344项整改措施,新增废气治理设施135套,注销污染严重产品45只。新北区坚持不懈推进该园区环境整改治理,使上半年该园区环境信访会降低。二是有序推进“禁燃区”建设。将有关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辖区,对相关单位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并加强督查引导,拆除中心城区233台懒汉炉,完成20台燃煤锅炉改造。三是强化机动车尾气整治。配合公安交警部门强化高污染车辆限行管理,每月开展机动车尾气路检,完成765辆“黄标车”更新淘汰;制订下发《常州市油气回收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并召开动员大会快速推进,目前完成28座加油站、14辆油罐车油气回收改造。四是切实加强秸秆禁烧工作。从5月25日起开展夏收季节秸秆禁烧巡查专项行动,加强对高速公路、飞机场周边等重点区域的巡查,并对各辖市、区焚烧秸秆情况做考核、通报。市农委会同市财政部门已草拟《常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考核奖励实施办法》。五是配合建设、城管等部门通过文明施工示范样板引路、实施裸地覆盖、推广使用预拌砂浆等措施,控制施工扬尘。

  4、严格辐射监管。一是严格把好“三关”:辐射建设项目审批、辐射安全许可证核发和“三同时”验收关,环评执行率、许可证发证率、“三同时”验收率和废源安全处置率均达100%。二是加强监督检查。对个人剂量超标的单位和个人及时进行教育,污染源监督检查率、整治达标率和年度评估率均达 100%。三是推进自动监控。市管单位自动监控率达100%。

  5、严格固废监管。一是加强现场监督检查。调查终结率100%,要求限期整改20余家。二是加强四大行业污泥的无害化处置。城区四大行业污泥无害化处置率为100%。特别是去年8月以来,通过月报制度、视频监控、严格监管、畅通渠道等多种手段,保障污水厂污泥得到全量处置。三是加强危险废物监管。对危废处置单位开展每季一次的监督检查,尤其是开展滨江化工园区全覆盖检查。四是加强医疗废物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各单位逐一进行了整改。五是加强固废处置能力建设。着力推进一批污泥处置点建设。

  为攻坚克难,进一步提升管理上的水准、优化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效能,充分运用经济、法律和科技等手段,积极创新实施管理和服务举措。

  1、升级绿色信贷措施。在原来定期开展企业环境行为等级评定工作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实施企业环境信用等级的动态调整,我局一经发现企业有超标排污等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立即下调环境信用等级,并通知人行及时收贷,用足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倒逼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实施以来效果较好。

  2、有序推进公益诉讼。会同市检察院、中级法院、公安局有序推进环境公益诉讼,拟订了《关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联动机制的暂行规定》,加紧酝酿成立具备原告主体资格的环保民间组织“常州市环境维权中心”,为下一步对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或破坏环境行为提起维权诉讼奠定基础。

  3、提速环保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制订相关计划加快建设常州市环境信息化(一期)工程。建立了全市环境数据中心,逐步实现管理信息在统一平台上集成共享和环保业务网上办理,整合管理资源,提升管理上的水准。同时,完善并用好市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和环保通移动执法平台,完善“三合一”网络站点平台的运行。该工程计划8月底上线、落实环境信访属地管理责任。以乡镇、街道为网格化单元,完善实施乡镇、街道主要行政领导环保问责制。对重复、越级、集体访等久拖不决的环境信访,制定考核目标细化考核办法,列入全市环保在行动点评会。通过月度分析和通报制度,将环境热点信访情况及信访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报给辖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和各级环保系统,争取各级政府领导关心重视和协调解决。同时,认真调处各类环境信访,本系统开展环境信访积案调处化解活动,列出一批重点信访及越级、重复投诉实行局领导包案,并对辖市、区进行了集中交办。各辖市、区及有关部门认线日,我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信访工作突出贡献单位”荣誉。

  5、全方面推进环保找差活动。督促、推进2010年环保找差剩余的1977个问题整改,上半年完成整改1326个。通过市领导带队找差、网格找差、网络找差和信访找差四种方式,发动全社会力量,常态化地主动查找环境问题。成立由市领导带队的环境污染整治找差团,并以城区40个乡镇为网格单元,聘请了51名环保找差义务监督员对区域内环境问题进行日常查找,每月召开专题信访分析督办会议,落实相关制度,形成常态化的找差和分析、督办机制。

  1、创优服务品牌引领服务水平提升。召开全市环保系统“深入打造环保直通车品牌,加快助推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动员会议,各处室、直属单位按要求与全市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单位签订结对挂钩协议,发放跟踪服务卡,定期走访园区;重点项目环保手续办理进展良好。专门成立行政服务处,对局行政审批许可统一受理、审批和送达,已办理各类环保行政许可事项3082项,受理各类咨询4500余件次。“环保直通车”品牌在创成全市十大服务品牌的基础上,下半年将申报省环保系统优秀服务品牌。各辖市、区局也纷纷推出服务新举措,如溧阳市局全面实施环保联络员制度,实行一厂定人跟踪服务和一厂一册档案管理,定期上门做好企业环保指导工作。

  2、勤廉并举加强队伍建设。制定2011年党风廉政活动方案,层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状,分解落实市责任领导小组下达的年度责任目标,开展了“510”(我要廉)廉政系列教育活动,包括对局系统党员同志上一堂廉政教育党课。明确2011年度环境问题挂牌督办案件,各单位已报环境问题整治方案并积极实施整改。

  虽然今年以来环保工作进展势头良好,但是,全市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一是今年做好“十二五”开局工作的要求高、任务重,再加上创模复核、配合文明城市创建,以及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等重大任务,工作任务重而人员少的矛盾尤为突出。二是污染减排的压力慢慢的变大。随着近年来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减排潜力越来越小,国家又把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从两项增加到四项,给减排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农业污染、机动车污染减排工作目前缺乏有效手段,又面临着畜禽养殖总量增加和机动车淘汰量减少的考验。三是环境法制的滞后严重制约着环保服务效能的提高。《环境保护法》自1989年修订后至今未作修订,严重滞后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监管的新要求,存在着越来越严重的“违法成本低、守法和执法成本高”的现象,而且可操作性较差、缺乏现场强制手段。不法分子利用法律漏洞牺牲环境赚大钱,环保部门依法行政存在诸多苦衷与无奈。此外,还有不少环保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尚未破除,束缚着我们的工作。

  主办:常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常州市大数据管理局版权所有:常州市人民政府电子邮箱:br/>

  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 (市行政中心)3号楼B座116室技术上的支持电线